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0期
编号:13128676
早期科学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客家地区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5日 彭刚 李帆
第1页

    参见附件。

     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阿替普酶及纤溶酶原结合为三体复合物后,纤溶酶原可以激活转化为纤溶酶,溶解血栓,但对于游离的纤溶酶原却不起作用,具有较强的局部溶栓作用[11],而且随着溶解冠脉内血栓的作用,还可改善左心室的泵血功能。通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自梗死动脉闭塞率,防止冠脉进一步闭塞和狭窄,提高治疗心肌梗死的成功率,目前多资料都表明AMI患者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能减少全因死亡率以及死亡、再发心肌梗塞或卒中的联合中点发生率[12-13]。阿替普酶的半衰期短,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不明显,肝素的抗凝作用通过加速活化循环血液中抗凝酶显示,阿替普酶溶栓时肝素的应用可增加溶栓后90min至数日内冠脉开通率,一系列血管造影显示联合应用阿替普酶和肝素可增加梗死动脉灌注率。根据GUSTO试验的研究结果APTT(50~70s)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或卒中率和出血并发症最低。影响肝素最重要的可变因数是患者的体重,因此给予合适剂量的肝素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客家地区人体重较轻,且长期高盐饮食,根据本地区客家人身体重量及临床观察发现给予小剂量肝素能够使并发症减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